梁清凯:无悔的科研路
从MIT到MIT——无悔的科研路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本科生 梁清凯
F0903026 5090309646
我叫梁清凯,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届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将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MIT)继续博士的深造学习。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把交大戏称为“闵行理工学院”(Min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亦为MIT)。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是从一个MIT到了另一个MIT,只不过距离隔了半个地球,环境也截然不同,但是相同的将是我无悔的科研热情和“技术改变生活”的理想。相信在美国的MIT,我必将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在科研这条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刚刚走进交大校园的时候,我和很多周围的同学一样,对大学生活懵懂而又充满期待,更说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在那个时候,科研在我眼中就像太阳一样遥不可及,是属于那些最聪明科学家的专属领域。
大二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电院的一个PRP项目,从而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的科研。当时的我没有一丁点的专业背景,数理基础背景也少的可怜,读学术论文无异于读天书,但是凭着一股学习上的钻研精神,我还是一篇接一篇地把这些硬骨头啃了下来,并向导师汇报读后感。让我惊异的是,导师竟然表扬我对论文的理解是组里所有人中最为深刻的。要知道,当时同组还有很多大三的学长学姐,他们的专业背景比我好的多。这句赞扬让我一下有了自信,也让我明白:相比于知识水平,科研更需要一种格物致知的钻劲和沉下心境的探索精神。
然而真正让我坚定科研信念的是1个月之后的组会。作为实验室的新成员,我被导师推荐第一个做学术报告。当时我已经读了一定数量的论文,并且通过反复推敲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新想法。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情,我当着全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的面,报告了我的新想法。尽管那是我第一次做学术报告,但是我却一点不紧张,脑子里只有一种兴奋的感觉。看着台下老师和同学专注的神情,我第一次意识到能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别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实验室的老师都给予我的想法以很高的评价。从那一刻起,我第一次感受到的科研带给我的成就感和快乐。我也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用那一点智慧去参与科研,去改变人类生活!从此,出国留学深造的想法就在我脑中根深蒂固。
在参与PRP项目的一年中,我完成了第一篇学术论文。虽然最终没有发表,但是它却为我之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三上学期,我来到了电子系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所,开始了更为规律的科研生活。每天完成正常的课程要求之后,我便把几乎所有的时间献给了科研。或许是因为有了之前打下的科研基础,我来到无线所之后1个月便撰写出了第二篇论文,并成功发表在国际通信会议上。之后我又将这篇论文做了大幅拓展,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上。此后,我又陆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撰写了3篇高水平国际论文,并分别发表在各类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一次次的灵感迸发、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一次次的跨越障碍都让我兴奋不已,那种潜下心来沉浸在自己思维世界的感觉让我彻头彻尾地喜欢上科研。而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都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且愈发地有前进动力。而这些宝贵的科研经历也成为了我申请出国留学的敲门砖。
在无线所的几年时间,我也有幸接触到很多世界顶级的学者。与他们的交流总能产生无数精彩的思维火花。他们既具有一个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踏实严谨的态度,又拥有很多让你啧啧称赞的奇思妙想。有人说,科学家也是艺术家。我很同意这个说法,因为科研既需要科学家的严谨,也需要艺术家的灵感和活跃思维。这些世界顶级的学者让我看到了我的科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出优秀的工作绝非易事。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前往美国的顶尖高校进一步学习的决心。
另一方面,我也深知做好科研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扎实的专业基础。因此我在本科的学业上丝毫没有因为科研而放松。前三年,我的总学积分名列专业第一名,数学课和专业课更是全部达到了最高绩点的要求。虽然科研和上课考试有很大不同,但是我认为一个认真踏实的态度和善于钻研的精神却是做好这两件事的共同法门。
到了大四,我进一步把这种认真踏实和善于钻研的特点带到了留学申请中。我从大三暑假开始,就细致地把每一个教授的研究兴趣、论文发表情况和学生情况整理成表,并把每个学校的情况做成了几十页的文档。事实证明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帮助我选择了正确的学校和教授,进而促成最后申请的成功。除了麻省理工学院,我还收到了包括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录取。我想,这些名校的录取是对我几年学习和科研生活一个很好的总结,更是对于我未来的一份激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眼下我的科研生涯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相信从MIT到MIT,我会在今后走过一条永远无悔的科研之路!
Copyright© 201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